TUV南德举办可持续发展创新峰会 多维度解析助推产业突破创新瓶颈

2022-11-30 10:50   来源: 环球新闻网

  近日,TUV 南德意志集团(以下简称"TUV 南德")联合国家节能中心,港华碳资产、西门子等多方机构于上海成功举办可持续发展创新峰会。会议围绕清洁能源、低碳创新、城市永续、零碳经济和社会责任五大主题展开,旨在通过主题演讲、行业成功案例分享及高端对话等形式为企业与行业从业者搭建一个多元化的沟通平台,从而洞察未来趋势,突破可持续发展创新的瓶颈。

  TUV南德于沪举办可持续发展创新峰会

  近年来,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绿色能源低碳转型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最紧迫最重大的战略任务。TUV南德始终将"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战略,此次联合多方机构从清洁能源、低碳创新、城市永续、零碳经济和社会责任等多个维度探析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趋势,共同践行低碳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聚焦创新瓶颈,多维度探析可持续发展趋势

  在清洁能源主题下,TUV南德大中华区智慧能源副总裁许海亮先生分享了新能源排放分析和减排策略,以指导光伏企业在"双碳"背景下更好地实施减排和发展创新性的减排技术。TUV南德大中华区氢能业务负责人刘洋博士则以"氢能的低碳应用"为主题,解析了氢能在交通运输、化工行业、钢铁工业等领域的应用。基于传统对氢能以灰氢、蓝氢、绿氢进行划分存在的问题,刘博士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阐述了欧盟关于"绿氢"的严格判定标准,即"绿氢"的阈值为36.4 g CO2eq/ MJ H2或4.368 kg CO2eq / kg H2;并分享了由TUV南德氢能团队参与制定的国内首个团体标准T/CAB 0078-2020《低碳氢、清洁氢及可再生氢标准及评级》,以及第24届北京冬奥会前期,TUV南德为燕山石化颁发了中国首张清洁氢证书。

  在低碳创新和碳经济等层面,针对碳足迹数据核算难、披露和减排动力不足等问题,一米一碳中和及绿色智造平台创始人兼CEO龚万彬先生分享了支持决策及应用的高效科学碳评估及管理工具——基于系统协作的高效碳评估及管理,以帮助企业有效解决产品及组织碳足迹及环境ESG管理难题。针对碳交易,港华碳资产首席交易员钱凡先生介绍了中国绿证及国际主流绿证如RECs、I-REC等可再生能源证书类型,为企业参与国内外碳交易提供了框架性的概览。

  TUV南德邀请来自各领域的专家对可持续发展创新展开多维度解析

  从国家政策和指导入手,来自国家节能中心、上海市发改委节能减排资深专家魏玉剑先生介绍了中国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解读了碳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在企业实操方面,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首席网络与信息安全官胡建钧先生则带来西门子在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性实践分享。西门子以数字化创新和跨领域知识与经验,进行碳足迹精算与追溯,构筑绿色低碳生态,实现企业增长与减碳的共生共赢。此外,TUV南德汽车部可持续发展经理肖峰先生和气候行动认证事业部经理张萃云女士分别带来了汽车行业碳中和以及审核机构眼中的CBAM机制的相关议题分享。

  在社会责任层面,随着ESG正在成为全球主流,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披露其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上的影响,包括公司价值,以及公司活动的经济、环境和社会影响。对此,TUV 南德GRI standards、ISSB CCP讲师,ASI首席审核员朱文珺女士介绍了ESG信息披露国内外现状及趋势预测,指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以及如何应对信息披露框架的不确定性等。

  通力协作,携手多方共创可持续未来

  此次峰会通过多维度、多层次的交互探讨,以激发各方在各自领域及国内外市场持续践行可持续发展目标,引导绿色技术创新,提高产业和经济的全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需要各行业的通力合作,以及信息的交互共享。作为国际独立的第三方认证检测机构,TUV 南德的可持续发展愿景是在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协助客户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目标。为此,TUV 南德已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逐步融入到为客户提供的每一项服务当中。

  而作为此次峰会的其中一项亮点,所有与会人员共同完成了一个"碳中和峰会"项目,即累计整个峰会所产生的碳排放总量并通过节能减排等形式完成最后的碳中和工作以达成峰会的相对"零碳排放"。未来,TUV 南德将持续发力,通过更高效更全面的技术服务,更好地助力全球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与多方携手共创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此次由参会人员共同完成的"碳中和峰会"项目获颁碳中和证书

  关于TUV南德意志集团

  TUV南德意志集团成立于1866年,前身为蒸汽锅炉检验协会。发展至今,已成为了全球化的机构。TUV南德意志集团在50个国家设立了1,000多个分支机构,拥有25,000多名员工,致力于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技术、体系及专业知识。集团的技术专家在工业4.0、自动驾驶及可再生能源的安全与可靠性方面均作出了显著的技术创新。


责任编辑:赵硕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环球周刊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网站地图 关于我们 免责声明 投诉建议 sitemap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和镜像,如有发现追究法律责任 粤ICP备20201384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