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地药材天山雪莲背后的传统文化

2022-09-05 11:00   来源: 互联网

      中医讲究阴阳调和,五行相生相克,冬病夏治,天地相合。中医文化传承自中国传统文化,包含天人观、五行学说等观念,道地药材天山雪莲作为中医药的瑰宝,之所以能流传千年,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分不开。

      中医理论

      道地药材首先离不开中医理论的指导。中医认为,药物就是人与天地进行沟通的另外一种形式,二者通过药物进行信息、能量以及物质的传递。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植物才称得上是中药材,甚至“道地药材”。

      清代《本草问答》有云:“物各有性……原其所由生而成此性也,秉阳之气而生者,其性阳。秉阴之气而生者,其性阴。或秉阴中之阳,或秉阳中之阴”。

      天山雪莲,生于极冷之地,却性温而不燥,正是阴中之阳也。正如《本草纲目拾遗》描述那般:“此生寒极之地而性热,二气有偏胜无偏绝,积阴外凝,而纯阳内结”。通过本草学专著,我们可以用阴阳五行阐明特定气候环境与天山雪莲药性形成的内在关联。

      历史渊源

      道家思想认为,万物之中,人最灵贵。医道两家在生死观上的相通,构成了两者发生广泛而深刻联系的内在逻辑基础。

      《道藏》是道教经籍的总集,《开元道藏》作为中国道教史上的第一部道藏,由官方编纂于唐开元年间,其收录了众多药用典籍,在临证各科、食疗、药物学等方面都有巨大贡献。《开元道藏》中将天山雪莲与石斛、三两重人参、百二十年首乌、花甲之茯苓、肉苁蓉、深山灵芝、海底珍珠、冬虫夏草并称为“中华九大仙草”,经过千余年的发展,“九大仙草”至今仍在各自领域大放异彩,发挥着显著的治疗、养生、保健作用。

《玉帛之路——穆天子西巡》

      文化价值

      晋《穆天子传》记载了周穆王向西王母求取长生不老药天山雪莲的故事。周穆王在瑶池与西王母相见,相互宴饮,吟诗别话《白云歌》。告别之际,周天子登舂山,取孳木华(天山雪莲)之实,持归种之。

      唐边塞诗人岑参赴边从军,交河小吏献天山雪莲,岑参为其赞叹并作《优钵罗花歌》,发出“尔不生于中土,僻在遐裔,使牡丹价重,芙蓉誉高,惜哉”的感叹。

      清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记载了一段寻迹天山雪莲的故事:“凡望见此花,默往探之则获。如指以相告,则缩入雪中,杳无痕迹。即㔉雪求之亦不获。草木有知,理不可解。土人曰:‘山神惜之。’其或然欤?”

      现当代武侠小说,又将天山雪莲推上了另一座高峰,让人流连忘返,心驰神往。

      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创作为天山雪莲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而现代道地药材新方法、新理论的研究,也为我们理解道地药材注入了更多科学的解释。

      草木之灵,与天地和。《本草纲目》曰:“人乃地产,资禀与山川之气相为流通,而美恶寿夭亦相关涉,金石草木,尚随水土之性,而况乎万物之灵者乎”。道地药材天山雪莲之所以“道地”,也离不开千百年来历史人文的诉说与中医临床的加冕,人与天山雪莲也将继续书写与生命相遇的华美篇章。


责任编辑:prsky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环球周刊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网站地图 关于我们 免责声明 投诉建议 sitemap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和镜像,如有发现追究法律责任 粤ICP备2020138440号